非遗鱼灯 走进大学美育课堂
发布时间:2024-04-16

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汪满田村拥有600多年悠久历史的鱼灯,是中国传统民俗,更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。4月15日晚,学院公共课程部大学美育课老师胡依灵通过大学美育“非遗鱼灯”线下课程的教与学,将这种向往和祝福演绎得淋漓尽致。

为帮助学生提升艺术修养与审美情趣,塑造人格魅力,涵养美育情怀,以美育浸润学校,打造昂扬向上、文明高雅、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,学校本学期着手大学美育课的课程改革。胡依灵积极践行以“美”育美,向美而“行”的理念,开展了大学美育“非遗鱼灯”线下课程,让学生真实感知非遗传统文化,从而增强学生感知美、鉴赏美、表现美、创造美的能力。

课前,同学们通过大学美育线上课程了解了鱼灯制作的基本细节。课中,他们齐心协力,分工合作,分别用竹篾勾勒出鱼灯的基本部分,有的编鱼头,有的编鱼身,有的编鱼鳍,然后再拼接成鱼灯的主体框架。接着再糊纸、上色等等,直到一只只鱼灯活灵活现地呈现在眼前。同学们看着由自己的巧手制作出的鱼灯,它以其独特的造型、丰富的色彩和深厚的文化内涵,成为了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珍珠,一直在我们中国的文化长河中闪闪发光,止不住心花怒放。

在创作中,学生制作的鱼灯线条流畅,较好地体现了鱼灯不同的形态姿势,展现出独具中国传统风格的特征与美;在线描装饰上,点线面丰富多样,富有疏密的变化;在色彩的表达上,恰当的色彩搭配形象地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独到之处;在制作中,学生技法多样,装饰感强,创意无限。通过这一过程,我们不仅能够创作出美观的艺术作品,结合线上资源配合线下实践课程,使传统文化深入人心,培养学生对非遗的认知和兴趣,还能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美学价值。(公共课程部:胡依灵  审核:朱梅福  责任编辑:周慧)